長興:紅梅、白梅、青梅齊種 梅產業迎春作者:匿名 來源:本站原創 發布:2019年3月25日 分類:新聞動態 訪問統計:3153 “春為一歲首,梅占百花魁。”走進長興小潘紅梅基地,千樹萬樹梅花開,暗香襲人,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賞。 俏梅爭春,不少梅農借助梅花產業發展致富,也催生了當地的“梅花經濟”。 從青梅到紅梅梅花再次“綻放” 美人梅、垂枝梅、紅頂朱砂、粉紅朱砂……在林城鎮,長興雉城小潘苗圃場的梅農潘應軍修剪著梅枝,忙得不亦樂乎。“福建那邊有個景區有需求,他們要種1000多畝的紅梅,從我這里拿貨,到時候我得過去指導他們怎么種。”提起紅梅,潘應軍眉開眼笑,有說不完的話。 林城鎮有著悠久的梅樹栽種歷史,原是全國聞名的“青梅之鄉”。潘應軍和父輩一樣,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名梅農。多年前,青梅主銷地日本對進口青梅設限,而青梅多年盲目發展又導致產量過剩,因此價格大幅下降。親眼目睹“焚梅風波”的潘應軍說:“青梅售價從每斤2元多一路跌到0.3元,許多梅農含淚從地里挖起了掛滿果子的梅樹。老梅樁只能以每50公斤10元的價格當作柴火賣。” 從青梅到紅梅,梅花在林城再次“綻放”。 青梅價格上漲紅梅、白梅齊“綻放” 近年來,梅花已成為林城鎮具有觀光兼經濟的一大特色產業,也帶動著當地梅農走上致富的道路。眼下,雖然苗木行業呈下行趨勢,但紅梅卻獨樹一幟,在苗木市場上供不應求。“不管是景觀帶還是各種公園,全國很多地方都想要引進紅梅,所以我現在不太想出售。”潘應軍道出了目前很多梅農的想法,市場大紅梅少,價格勢必還得往上漲。 去年雨季,長興地區雨水特別多,這對梅樹的生長非常不利,導致部分梅樹淹死,紅梅產量減少,價格也一路上漲。“小苗是5元一株,5~15公分的可以賣到五六百元一株,不過現在6~15公分的紅梅幾乎是收不到的。”潘應軍一邊少量出售,一邊觀望價格,看準時機,隨時出售。 雨水多,也影響著當地青梅的價格。在離東方梅園不遠處,每年都會收購當地大量青梅的長興梅源食品有限公司就座落于此。這家建于1999年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,投資500萬元引進4條生產線,如今集青梅良種培育、種植、產品開發、生產、銷售為一體。“去年雨水多,青梅的產量也少了,所以青梅的進價高了不少。”企業負責人裘校全已經從事青梅加工行業許多年,他發現,青梅價格的上漲,令不少梅農再次種植起了青梅。 因此,在以發展紅梅“綠化苗木”“盆景、盆栽產業”“梅花鮮切花產業”為重點的基礎上,林城鎮同時也鼓勵梅農積極發展“青梅鮮果、蜜餞及飲品加工產業”“烏梅藥用及保健食品產業”。 梅產業迎多元化發展
如今,隨著旅游業的興起,“梅花生態旅游產業”也順勢而起。通過“以花為媒”,林城鎮將市民開春踏青賞梅的風俗與農事節慶有機結合起來,大力推介生態休閑旅游產業,拓展發展空間,切實提高了知名度。為進一步擴大梅產業,林梅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已經成立,未來將繼續推廣旅游休閑資源,加快梅產業化發展的步伐。 |